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作海上油(气)田放弃费财税处理的通知

时间:2024-07-24 03:41:1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8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作海上油(气)田放弃费财税处理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作海上油(气)田放弃费财税处理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天津、上海、广东省(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财政局、国家税务局,中国海洋
石油总公司:
为了吸引外商投资,支持对外合作开采海上油(气)田生产,鼓励合理利用资源和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经研究,对海上油(气)田放弃费财税处理问题作如下规定:
中外合作油(气)田生产结束后,中外石油公司实际发生的油(气)田放弃费净支出(扣除废弃物变价收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对同一中外方合作者,企业有后续油(气)田收入的,按5至10年平均摊销,后续油(气)收入期限不足5年的,按实际收入期限摊销;对同一
中外方合作者,企业没有后续油(气)田收入的,可在油(气)田放弃费发生前的3个年度内,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予以抵扣,已完税的可相应退税。



2000年2月18日
民法上的权利失效原则-兼评一起典型案例

 阳朝锋 (湘潭大学法学院)


案情简介?
王某系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李某系城市居民。1993年3月,王某与李某签订协议,约定将其所有农村住宅以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李某。由于该住宅使用的是农村宅基地,法律禁止此类转让,因此双方未进行产权过户登记。协议签订后,李某即向王某给付了价款并搬入该住宅居住。2002年9月,该住宅由于征地拆迁,李某作为拆迁户领取了房屋拆迁款18万元,并享受拆迁户的购房优惠购买了商品房一套。2003年4月,王某诉至法院,要求法院确认房屋买卖协议无效,判令李某返还拆迁款及购房优惠的折价。

争议焦点
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李某提出本案已过诉讼时效,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要求确认合同无效的请求。对于李某的这一抗辩理由,法院审理中有以下两种相反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提出确认合同无效之诉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被告的主张不能成立。理由是,一方面,合同无效事由的存在将导致合同无效,既然如此,主张合同无效就不应当受到时间限制。另一方面,从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来看,只有债权及债权以外的请求权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而原告向法院请求确认原、被告间的买卖协议无效,是确认之诉,不是请求法院强制被告履行某种义务,故本案不存在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合同已经履行了10年,根据该合同所确立的事实状况相对稳定。如果认可原告主张合同无效不受时间限制,将会破坏已经确立的事实状况,会形成当事人之间的不公正关系,也不利于保护与被告有利害关系的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而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在于消除因权利人不行使权利而导致的法律关系的不稳定状态,因此诉讼时效可以适用于本案。(尹明:“确认合同无效有无时间限制”,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10月9日第3版)

评析:
本案的关键在于,原告王某诉请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是否还能正常行使,是否有效?由于我国当前的民法制度对于无效合同的确认,没有规定明确的时限,因此产生了对此一问题的两种不同意见。然而,根据民法的帝王条款,任何法律行为,都必须符合诚实信用的要求,即便是法律制度上的空白,也可以通过原则来予以补充完善。在大陆法系民法制度上,就存在着专门针对诸如确认合同无效等形成权或请求权性质的权利行使是否有效问题的一项重要司法判例原则━权利失效原则━来弥补立法上的不足,权利失效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体现。从本案的争议焦点及相关情况来看,本案正是应适用权利失效原则的典型案例。笔者拟先对权利失效原则作一简要介绍,再从该原则角度对本案争点作一分析,期能引起司法实务界的重视。
权利失效原则,指权利人在相当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该状态已使利害相对人合理信赖权利不再会行使,为防止权利人突为主张权利而破坏既存的权利事实状态,引发当事人间利益的严重失衡,法院宣告权利人权利消灭或赋予相对人抗辩权以对抗权利行使的制度。溯其根源,权利失效原则最早产生于德国,经德、日等国判例的发展,最终被司法判例确认为一项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原则,它发挥着诚实信用原则之防止权利滥用、平衡主体利益的重要功能,是诚信原则在民法具域类型化的表现之一。结合诸国判例及相关理论学说,权利失效原则的适用应符合以下几个要件:
1、权利人非因客观原因不行使权利。这是权利的外观表现状态,是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行为要件。它不因权利人是否知道该权利,或主观上是出于善意或恶意而有所不同,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如果权利的不行使是由于外在的客观因素造成的,权利人主观上并没怠于行使权利,则其行为是符合诚信要求的,不应使其蒙受权利失效的损失。
2、利害相对人对其权利不行使已合理形成相当的信赖。这种相当的信赖或者说确信是否形成的判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权利不行使状态所经过的期间,权利行使方式的一般社会习惯、一个正常合理人是否会形成信赖以及表现这种信赖的相关行为事实等等。
3、权利人如果再行使权利,会造成当事人间利益严重失衡。以原权利人不行使权利为基础,权利上现已可能发生了种种法律交往关系,这些关系随着权利的流转和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可逆转,如果权利人突然主张权利,必将破坏现存的权利状态,导致相对人利益的重大损失,危害交易安全与秩序。而权利人因此获得的利益是不正当的,不符合民法诚实信用的要求,因此,法律在社会利益与权利人利益的衡量中应当作出原权利失效的选择。反之,如果权利人行使权利并不损害利害相对人的利益,则无妨其行使,不应适用权利失效原则。
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既可是形成权,也可是请求权或抗辩权,其范围不受限制。在民法中,对于权利行使的时间属性规制上,于请求权有时效制度,于形成权有除斥期间制度,这些制度的目的与权利失效原则基本相同,都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稳定民事流转秩序。但后者作为原则,显然更为抽象,适用条件更为严格,客体更为广泛,法律后果亦更为灵活多样。对于形成权的适用,它起补充除斥期间的作用,对于请求权,它发挥着克服时效制度僵化与不足的作用。
权利失效原则的法律后果,依其所适用权利性质的不同,可分两种:
1、 适用于形成权时,法院得宣告权利人权利本体消灭,权利人不得再为主张。
2、 适用于请求权时,利害相对人得以拥有抗辩权,对抗权利人的权利主张,但原权利本体并不消灭,相对人若放弃抗辩或自愿履行,权利人仍有权受领,不发生不当得利。
区分不同的法律后果,是为了保证原则与现有制度的有机统一,保持立法与司法技术的协调。同时,在具体的个案中,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也不排除法官在确认上述一般的法律效力时,要求相对人给予权利人一定的补偿,以维护个案的公正。
就本案而言,原告与被告的合同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本应属无效,但自合同成立起将近10年,没有任何主体主张该合同无效,相反,合同当事人都本着合同有效的原则进行了实际履行,双方对于合同的有效或者说合同不会被另一方确认无效产生了相当的信赖,依据合同所形成的事实状况已经相对稳定,这时,如果认可原告主张合同无效不受时间限制,必将给被告利益带来重大损害,使原被告间形成不公正的关系,既有违诚实信用原则,也不利于保护与被告有利害关系的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所以,本案应适用权利失效原则,由于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属于形成权性质,法院应宣告原告权利本体消灭,不再享有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从而驳回其相应的诉讼请求。
迄今为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尚无明确适用权利失效原则的司法案例。随着权利流转的加快和交易活动的复杂,社会经济发展对权利及时、明确行使和交易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权利失效原则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司法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比较成熟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这种社会要求,有利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提高权利的社会效益,同时,稳定业已形成的民事交往秩序,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应在以后的立法或司法实践中采纳这项原则,以促进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

作者:阳朝锋 湘潭大学 法律硕士  湘潭大学9007号信箱 411105
电话:0732-2375547 E-mail: yangtokeen@yahoo.com.cn


关于奖励实名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

山东省中共烟台市纪委、烟台市监察局、烟台市财政局


中共烟台市纪委、烟台市监察局、烟台市财政局 关于奖励实名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

(2004-10-25)


第一条 为更好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作用,调动人民群众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积极性,推动我市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名举报是指人民群众以来信、来访、电话、网络等形式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党的组织、共产党员、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并署有或者告知其真实姓名、详细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络方式等。
第三条 凡实名举报,经查证属实,并且对突破案件起重要作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实名举报有功人员,可给予奖励:
(一)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0万元及其以上的;
(二)没收、追缴违纪所得金额在3万元及其以上的;
(三)使违纪者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撤销职务及其以上处分的;
(四)使违纪的党组织受到改组或者解散处理的。
第四条 对实名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实行一案一奖,奖励标准如下:
(一)符合第三条第(一)项的,按照挽回经济损失1%的额度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1万元;
(二)符合第三条第(二)项的,按照没收、追缴违纪所得金额1.5%的额度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2万元;
(三)符合第三条第(三)项的,给予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奖励;
(四)符合第三条第(四)项的,给予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奖励。
同时符合第三条所列两项以上(含两项)条件的,只奖励其中之一,奖励金额按就高的标准执行。上述规定奖励金额为每案奖金总额。
第五条 多人先后举报同一问题的,只奖励最先举报者。联名举报的,奖励参与举报的所有人员。
第六条 奖励举报有功人员,应当在案件查结后三个月内进行。
第七条 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市纪委(监察局)案件承办室提出奖励申请,并填写《奖励举报有功人员审批表》(见附件1);
(二)报本委(局)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批准;
(三)案件承办室填写《奖励举报有功人员通知书》(见附件2),送达有关举报有功人员;
(四)举报有功人员持《奖励举报有功人员通知书》,到市纪委(监察局)领取奖金。
第八条 受奖的举报有功人员自收到通知后,六个月内未领取奖金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九条 实名举报人应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工作,要对所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第十条 纪检监察机关对举报反映的问题,要按规定程序认真办理,不得敷衍塞责,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 办理实名举报事项的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与举报人或被举报人有亲属关系或者直接利害关系的,应主动回避。
第十二条 对举报人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通讯方式等情况及举报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列入密件管理,违反保密规定的,追究其纪律责任。
第十三条 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资金,由市纪检监察机关向同级财政部门专项申报,财政部门核拨,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纪委(监察局)直接受理的实名举报。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烟台市纪委、烟台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