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长治市安全生产包企执法责任制暂行办法

时间:2024-07-03 09:26:5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5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治市安全生产包企执法责任制暂行办法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安全生产包企执法责任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长治市安全生产包企执法责任制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十六日


      
  
长治市安全生产包企执法责任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安全水平,保障安全发展,防范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10﹞24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尾矿库、冶金、有色、建材、民爆等工矿企业和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旅游、人员密集场所、农机、电力、水利、机械等行业企业。
  第三条 安全生产包企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由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实施。
  第四条 安全生产包企执法责任制坚持依法行政、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原则。
  

第二章 包企执法责任制的主体

  第五条 安全生产包企执法责任制的主体是:市直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或依法委托单位的行政执法人员。
  

第三章 包企执法责任制的方式

  第六条 全市安全生产包企执法责任制,采用“两人一组、责任到人、包企执法、一定三年”的方式。具体办法由市直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七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结合自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监管企业分布等情况,将辖区(行业)内直接监管企业(场所、路段)全部纳入执法责任制范围。

第四章 执法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 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
  1、监督检查所包企业(场所、路段)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和安全生产制度等情况。
  2、监督检查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决策层、管理层、保护层、操作层四层人员的工作情况。
  3、监督检查所包企业(场所、路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行业标准情况。
4、监督检查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职工全员承诺、培训教育和持证上岗、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和一线职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情况等情况。
  5、监督检查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各岗位人员对标及每日交接班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情况。
  6、监督检查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安全投入和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情况。
  7、监督检查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演练、装备保障、值班值守等情况。
  8、监督检查所包企业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第十条 执法人员的工作权限
  1、执法人员有权组织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安监员对企业内部所有岗位、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可根据实际情况当场下达限期整改指令,并跟踪落实。
  2、执法人员有权组织所包企业(场所、路段)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所包企业(场所、路段)限期整改。
  3、对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遇有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等紧急状况时,有权要求企业(场所、路段)立即采取停止生产、撤离现场工作人员等避险措施,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章 执法工作要求

第十一条 执法人员需遵循以下工作要求:
1、执法人员每周至少对所包企业(场所、路段)检查3次,不能留下空档和死角。
2、每次检查必须填写检查记录,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和检查意见。
3、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要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下达整改指令。
  4、按安全生产“零报告”制度要求,执法人员每日应以书面形式,向主管部门例行工作报告。
  5、每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形势、研讨工作,提出改善、促进执法检查的方法和措施。工作例会要有专门记录,以备上级部门检查。

第六章 执法人员奖惩

  第十二条 圆满完成年度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经查所包企业(场所、路段)没有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由所在单位上报所在地政府对执法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三条 凡在所包企业(场所、路段)执法检查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遇有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等紧急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挽救职工生命或避免重大财产损失的,由所在单位上报所在地政府对执法人员予以一定资金奖励,并在当年全市安全生产评优评先中优先予以考虑。
  第十四条 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经查执法人员存在过错的,由所在地政府根据情节轻重,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95号令)和《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长治市重大安全隐患事前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执法人员给予相应处分。
  第十五条 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仍组织生产,未造成人员伤亡,经查执法人员存在过错的,由所在地政府根据情节轻重,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95号令)和《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对执法人员给予相应处分。
  第十六条 所包企业(场所、路段)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经查执法人员存在过错的,由所在地政府根据情节轻重,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对包干执法人员给予相应处分;涉嫌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将根据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需要,适时进行充实、细化和完善。
  第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晋城市实施《山西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的办法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城市实施〈山西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的办法》的通知


晋市政发(1995)64号
1995年8月1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晋城市实施〈山西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的办法》已经晋城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1995年4月22日通过,现予印发,望认真贯彻执行。

晋城市实施《山西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的办法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山西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其它国家机关(包括各级党委所属机关及司法机关)、群众团体(包括各级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其它社会团体组织)、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实行全额预算、差额预算、自收自支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 预算外资金是指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收取、提留和安排使用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资金,主要包括:

(一)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主要有按规定收取的农业税附加、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附加收入和集中的专项资金(基金)以及其它预算外收入。

(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主要有各项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事业专项收入、服务性收入、各种专项基金以及其它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

(三)国有企业留用的资金。主要是指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提取留用的税后利润、折旧、职工福利基金、业务活动费等资金。

第四条 预算外资金管理坚持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权责结合以及专款专用、先收后支,先批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

第五条 各种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编制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组织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执行,编制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调整方案。

第六条 各种财政部门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实施有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二)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协调节器好预算内外资金的综合平衡。

(三)会同物价部门审核、报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制定行政事业性收费财务管理制度;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印制、发放、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预自然外资金的财政“专户储存”管理。

(四)审核、汇总、编报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决算。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

(五)管理和监督检查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活动,依法查处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纠正或废止有关部门关于预算外资金管理不适当的规定。

第七条 各种计划、银行、审计、物价等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财政部门做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监督和引导工作。

第八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的职责:

(一)认真执行有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经财政部门认可的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

(二)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接受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提取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

(四)按照《条例》规定,将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交存财政专户储存。

(五)严格按同级政府或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外资金支出计划安排使用资金。

(六)编报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决算。

第九条 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外资金的征集、收取、提留、上缴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有关规定。具体为:

(一)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及其财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进行征收和集中。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按照国家和省政府以及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规定的有关项目、范围和标准进行征集、收取。

各地方、各部门需申请新设立或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范围、标准,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物价部门组织论证审核后联合行文,报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审批;重要的收费项目,由市财政、物价部门共同组织论证审核,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财政厅、物价局审批。

(三)国有企业预算外资金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提取、留用。

第十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许可证制度和使用专用票据制度。收费部门和单位应当持批准文件到物价部门领取收费许可证。要公开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实行亮证收费。

行政事业性收费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票据,并按照规定批准的项目、范围和标准收取。财政部门要严格票据管理,实行交旧领新,定量供应。未持收许可证和未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监制票据进行收费的,视为非法收费,被收取费用的单位或个人有权拒付。对于非法收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财政、物价部门举报。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的在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财政专户会储存管理。在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凭财政部门出具的开户证明,在指定银行开设“收入解户”和“支出结算户”两个帐户,实行收支 两条线管理。

“收入上解户”的资金只收不支,核算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利息收入和上级拔入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上解户”不得办理支出业务。各单位预算外资金应于次月十日内由单位填写《预算外资金专用交款书》(见附表一),从开户银行“收入上解户”内全额转入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集中代管预算外资金专户,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坐支。

各单位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和各种预算外资金(基金)收入必须全额存入同级财政专户。服务性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的净结余存入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结算户核算由财政部门按其批准的支出计划从财政专户拨入本单位的资金,由单位按批准用途支付使用。“支出结算户”不得办理收入结算事项。各单位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只能在一个银行开户,不得多行开户。没有财政部门出具的开户证明,银行不得为其单位开户,留存印鉴。

存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按国家规定付利息,并归存入单位。

第十二条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必须纳入本单位财务机构统一管理,严禁转移资金,公款私存,逃避财政专户监督。

第十三条 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编制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计划。预算外资金年度收支计划的编制,按以下程序、权限执行:

(一)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年度收支计划,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计划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提出收支计划。

(二)预算外专项资金的年度收支计划。各级人民政府授权各行政只能部门及有关企业事业单位代收代管的煤炭能源基地建设基金、煤炭生产补贴款、煤炭专项维简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增容费、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管理费、基本农田保护建设资金、新菜地开发基金等体现政府行为的各项生产建设性、社会公益性预算外专项资金(基金),其所有权为各级人民政府,在原征收渠道不变和资金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政府统一管理、财政专户储存,由各项资金的业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计划及有关部门规定提出收支计划。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计划,由各单位按照规定提出年度计划。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外专项资金的使用应纳入同级地方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本级政府的综合财政计划,保证主要资金应集中用于对全市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骨干项目。

有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于每个年度的一月份内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由财政部门编制同级地方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综合平衡、研究同意后,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第十四条 预算外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根据其资金所在权的不同,分别执行以下办法:

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和属政府所有由各部门、各单位代收代管的预算外专项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部分,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列入同级地方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属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权的预算外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应执行“先审后存、先存后用”的原则。由朦胧和款单位提出申请。填报《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申请表》(见附表三),经主管部门同意并签注意见,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计划部部门方可安排自筹基建计划,自筹基建计划落实后,财政部门将其资金从财政专户划转到财政部门在建设银行开设的自筹基建专户,由建设银行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拨付用款单位资金。未经审查,计划部门不得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建设银行不得划拨资金。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用预算外资金购买国家专控商品,应先提出书面申请,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查资金来源,同意购买并签注意见后,控购部门方可办理专控商品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国有企业留用资金,由企业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自主安排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银行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任何部门、单位不得随意向企业集资、摊派和平调留用资金。

第十七条 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批准的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

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外专项资金的支出,根据批准的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由各项资金的业务主管部门会同计划、财政部门提出具体项目投资计划,报经市(县、区)长常务办公会议或市(县、区)长审定后,财政部门按审定的项目投资计划及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各用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投资计划使用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支出,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由各单位在每季开始的十日前向同级财政部门编制季度用款计划一式四份(见附表二),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由财政部门按批准计划将资金按月拨入用款单位的“支出结算户”,由开户银行监督使用。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的支出,银行有权拒绝支付。特殊情况下的急需用款,可随时报批。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计划使用资金。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视单位的事业需要和收入规模,本着多收适当多支的原则,可适度核定预算外收入抵支预算内拨款的数额。

有预算外资金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分别于月、季、年终了后的十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情况。

第十八条 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议批准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如需进行调整,同级人民政府应编制预算资金收支计划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专户储存单位的正当用款,及时审批用款计划,并按计划、按程序、按进度拨付资金,不得推诿、拖延,贻误专储单位使用资金,开户对银行对已经财政批准支出的款项应及时支付,不得借故压票。财政、银行应尽量为专户储存单位提供方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在保证专户储存单位正常用款的前提下,可运用财政专户的间歇资金进行有偿融通支持生产和事业的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确定支持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公开办事制度 ,规范审批程序,保证借出资金安全回收。对专户储存单位的借款项目优先予以安排。

第二十一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预算外资金收支和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有功的,财政部门可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 认真执行《条例》和本《实施办法》,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应听取和审议同级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外资金收支和管理情况的报告,监督同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贯彻执行。

第二十四条 凡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按照,《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分别情况给以警告、通报、批评,并可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擅自增设预算外资金收费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的,责令取消项目,纠正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款额1倍至3倍罚款。

(二)未按规定办理收费许可证或未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监制票据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款额5%至10%的罚款;

(三)未按规定进行专户储存,或者弄虚作假、隐瞒不报、转移资金、坐支资金,逃避财政监督的,由财政部门通知开户银行将应纳入专户储存的资金直接划转财政专户,并处违法款额5%至10%的罚款;

(四)自筹基本建设基金未按规定程序报批,责令限期纠正,并处违法款额10%至20%的罚款;

(五)款经财政部门审查用预算外资金购买专控商品的和挪用专项基金的,没收违法款额,并处违法款额15%至30%的罚款;

(六)擅自扩大预算外资金开支范围,滥发资金、补贴、津贴、实物的,责令限期纠正,并处违法款额15%至30%的罚款;

(七)将预算外资金公款私存的,没收其全部款额,并处违法款额外负担1倍至2倍的罚款;

(八)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除《条例》有规定外,按《山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凡有二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本人基本工资1个月至3个月的罚款,并可给予或者建议有关部门、单位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人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上一级机关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采用行政手段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财政、银行、物价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条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福建省国防教育条例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国防教育条例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1992年4月18日福建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加强国防教育,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的教育,是增强公民国防意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全民教育。
第三条 国防教育是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四条 接受国防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第五条 国防教育应贯彻统筹安排、因人施教、注重实效、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等单位的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现役军人、基干民兵(一类预备役人员),高等院校、各类中等学校学生为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其他公民为国防教育的普及对象。
第七条 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国防理论。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原则,无产阶级战争观,人民战争思想,提高对新时期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
(二)国防精神。主要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发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美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三)国防历史。主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中华民族的荣辱史,振奋民族精神。
(四)国防法制。主要学习国防、军事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公民的国防义务和相应的权利。
(五)国防动员。主要学习战时兵员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技动员和动员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六)优良传统。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七)国防时事。主要进行国内、国际形势教育,树立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思想。
(八)国防常识。主要进行我国武装力量体系和现代战争的基本知识的教育。
(九)国防体育。发扬爱军习武精神,开展体育达标和军事体育锻炼,培养勇敢顽强、令行禁止的作风,加强组织纪律性。
第八条 省、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国防教育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设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和管理国防教育工作。
各级国防教育委员会由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军事机关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它有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本级人民政府的负责人担任。
省国防教育委员会设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并设副秘书长3━5人协助秘书长工作;秘书长、副秘书长均由委员兼任。
第九条 各级国防教育委员会的职责:
(一)贯彻国家有关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研究解决本行政区域内国防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协调有关部门的国防教育工作;
(四)提出国防教育经费预算,并监督使用。
第十条 各级国防教育委员会指定具体职能部门承办以下国防教育工作:
(一)组织实施、协调国防教育的日常工作;
(二)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国防教育工作的具体事宜;
(三)组织协调国防教育的宣传和理论研究;
(四)协同举办国防教育教员培训班;
(五)负责本级国防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六)同级国防教育委员会赋予的其它任务。
第十一条 乡(镇)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结合生产建设,保障本条例的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议军制度,加强对人民武装的领导,提高人民武装常备不懈的思想,解决人民武装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通过议军活动对政府组成人员进行国防教育。
第十二条 人民武装部门和民兵组织应当把国防教育作为民兵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对基干民兵(一类预备役人员),要结合民兵整组、军事训练、战备执勤和兵员动员,用授课方式进行教育;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的,由县(市、区)人民武装部登记。
第十三条 各级各类干部学校应当结合各自教学内容或设置专门课程对学员进行国防教育。
第十四条 各级师范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贯穿于课程设置、课外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出具有高度国防意识、能结合本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师资。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当结合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中国革命史》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各类中、初等学校应当结合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和各类德育基地建设,以及政治、语文、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等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初中以下学校的国防教育应列入教学大纲。
第十六条 各级各类学校都应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军事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 中小学应积极参加少年军校活动,有关单位应予支持。
第十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国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规划。
省教育委员会会同省军区政治部负责编写《国防教育教学参考材料》。
第十九条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应当依法对职工加强国防教育,提高职工国防意识。
前款规定适用于其它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第二十条 农村、城镇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对农民、居民普及国防教育。
第二十一条 驻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国防教育,并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积极支持地方开展国防教育。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驻闽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及有关单位,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中,应当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结合建军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和征兵、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等重要工作,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爱国、爱军、爱民的国防意识。
第二十三条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化部门应当加强对国防教育的宣传。
第二十四条 教育、科研、军事等部门的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防教育理论的研究。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应在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学校德育基地、少年军校、民兵训练基地的基础上,创办国防教育中心,完善教育设施,为基层单位开展国防教育提供服务。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国防教育委员会和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的国防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国防教育工作的进行。
第二十七条 国防教育应列入各类干部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内容之一。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国防教育中做出显著成绩或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九条 各级国防教育委员会和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对拒不接受国防教育的个人和拒不开展国防教育的单位,应给予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的,个人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单位由同级人民政府追究其领导人的责任。
第三十条 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的应用解释权属福建省国防教育委员会。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4月19日